在山东曹县文化艺术中心剧场,每逢周五、周六傍晚,戏迷们便早早排起长队。一张仅售1元的门票,即可欣赏山东梆子、豫剧等传统大戏。自2019年启动以来,这场持续6年的“一元剧场”已累计演出近400场,惠及群众超20万人次,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样本。
政府主导+专业运营:破解“有戏难看”困局
曹县素有“戏曲之乡”美誉,但过去因剧团缺乏固定演出场所,群众常需辗转乡村戏台或露天场地。2019年,当地推出“一元剧场”,由县财政每场补贴1万元,将废弃厂房改造为专业剧场,并整合县剧院与剧团资源,形成“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参与”模式。
“一元钱更多是象征性收费,目的是培养观众购票习惯。”曹县地方戏曲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王朦介绍,政府精准补贴保障了剧团年均400场演出的稳定运转,演员周均演出2场,表演水准显著提升。6年间,剧团复排《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等经典剧目30余部,创排现代戏《父亲》《乔迁大喜》等,既留住老戏迷,也吸引年轻观众。
小剧种焕发新生机:从“无人问津”到“一票难求”
“过去剧团一年演不了几场,演员流失严重。现在每周两场演出,年轻人主动学习传统技艺。”青年演员马樱芳说。通过“群众点单”机制,剧团根据观众偏好调整剧目,如反映乡村振兴的《支前》等新作广受好评。6年来,6名青年演员获省级戏曲奖项,王荣花更斩获国家级金奖,彻底扭转了戏曲人才断档的困境。
剧场效应还带动文旅融合。每逢节假日,剧院周边小吃摊、文创市集人头攒动。曹县文旅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元剧场”带动周边消费超800万元,成为县域文化地标。
模式复制:全国20余城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径
曹县经验已获山东省文旅厅通报表扬,并向全省推广。类似模式在湖南岳阳、陕西渭南等地落地,通过“政府补贴+企业冠名+民间参与”机制,激活基层演出市场。例如,湖南岳阳花鼓戏通过“一元剧场”重获生机,6年演出超千场,观众超60万人次。
“一元剧场”不仅送文化,更“种文化”。在江苏南通,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公益演出+志愿服务”,募集善款帮扶困难群体;广州舞剧《醒·狮》线上直播以1元“门票”吸引300万观众,探索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
专家点评:小切口推动大变革
“一元剧场以超低门槛打破了文化消费壁垒。”蜂媒招聘网作为国内领先的传媒演艺人才服务平台,其首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指出,这种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既保障公益性,又增强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当前,曹县正计划将剧场拓展至社区、乡村,并引入VR技术打造沉浸式演出。这场由“1元钱”引发的变革,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基层文化生态,书写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时代答卷。
蜂媒招聘网 雨中太阳 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