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横店影视城持续高温引发社会关注。演员徐绍航在40℃环境下拍摄古装短剧时,因身着多层加绒戏服、日均睡眠不足3小时,短期内体重骤减12斤,其社交媒体自述引发公众对影视从业者劳动保护的深思。这一事件折射出影视行业高温作业的普遍困境,也推动行业对职业健康保障机制的重新审视。
横店影视城作为国内核心拍摄基地,今夏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地表温度多次突破68℃,片场铁质道具温度高达72℃。演员需在如此环境中穿戴厚重古装戏服,头饰重量可达数斤,如陈都灵拍摄《翘楚》时所戴王冠致颈部淤青,每日需使用6个降温冰贴,戏服常被汗水浸透。据多名演员反映,现场中暑事件频发,部分人员甚至需送医急救,徐绍航等演员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和正气水成为常态。
行业高强度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剧健康风险。短剧剧组为压缩成本,常将拍摄周期压缩至5-7天,演员日均工作时长超18小时,睡眠时间被极度挤压。医学专家指出,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作业可导致体温调节失衡、电解质紊乱及心血管超负荷,严重时引发热射病(死亡率达50%)或急性肾损伤。近年业内已出现多起剧组人员健康事故,包括化妆师连轴转20小时后猝死、群演片场晕厥等案例,暴露行业安全保障缺失。
尽管剧组采取防暑措施(如配备冰衣、移动空调、喷雾风扇),但收效甚微。演员鞠婧祎、白鹿等人片场冰袋与风扇不离手,戏服仍结出盐霜;邓为穿戴皮草面具拍摄被调侃“衣服可养鱼”,凸显物理降温手段在极端环境下的局限性。业内分析认为,资本逐利驱动的赶拍模式系根本症结——摄影棚结构限制致空调安装困难,棚内温度超50℃,但为节省成本与周期,剧组多选择冒险作业。
蜂媒招聘网作为国内最大的传媒行业人力资源平台呼吁:推行科学合理拍摄,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同时筛查慢性病从业者,避免健康高危群体参与高温拍摄。影视行业的艺术创作不应以健康透支为代价。当演员徐绍航的体重数字成为高温挑战的量化注脚,其背后是千万影视从业者职业安全保障体系亟待完善的现实诉求。行业需在艺术追求与生命权尊重间寻求平衡,方可持续激发创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