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与吉林省相继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违规借调整治行动,两省合计清退了3000多名违规借调的工作人员,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
借调,原本是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暂时调动下属单位人员到本部门工作的一种常规操作。然而,近年来,一些单位却将这种短期调动演变成了“长期占用”,不少被借调的干部成了上级部门的“主力队员”,长期脱离原单位的工作岗位。这种违规借调现象,不仅导致基层单位“失血”,还使得许多乡镇因缺乏必要的人手而工作负担加重,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在湖南永州市双牌县五星岭乡,乡镇干部被借调到县里的现象曾十分普遍。据双牌县五星岭乡党政办负责人介绍,过去乡镇一些在职在编干部职工被借调到县里面各个部门,在编不在岗、一人兼数职是常态。这不仅让乡镇工作人员不得不长期超负荷工作,还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今年年初以来,随着上级部门开始规范干部借调管理,这种现象得到了缓解。双牌县扎实开展了乡镇工作人员抽借调情况摸底备案和全面清退工作,共清退了15名乡镇工作人员回原单位,大大减轻了基层的工作压力。
湖南省纪委监委在此次整治行动中,采取了“室组地”联动的方式,推动了全省的专项整治行动。据调查,湖南省共清退了3476名违规借调的乡镇干部,极大地缓解了基层单位的用人压力。湖南省纪委监委还明确,不从县级纪委监委借调干部,进一步规范了借调管理。
吉林省同样在整治违规借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吉林省出台了从严控制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的意见,全省共清理规范借调人员3129人,有效保障了基层工作力量。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秋实在文章中提到,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治理工作。
在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干部借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上下级单位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升借调干部的工作经验,推动相关工作,但一些上级部门单位借调人数超过在编人数、借调时长超过规定时长,甚至“借而不调”“有借无还”,把基层精干力量和业务骨干“抽空”,造成基层乡镇“用人荒”。为此,东乡县按照省州关于进一步规范借调干部的有关通知要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抽调县纪委、县人社局精干力量成立联合督查组,深入乡镇机关单位集中开展借调干部摸排督查清退工作,共清退了134名借调干部,切实保证了乡镇工作力量。
此外,云南临沧也在整治违规借调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临沧市委组织部建立了从严审批、承诺自控、日常监测、考核问效四项机制,严格控制违规借调行为发生。符合政策要求、确因阶段性工作需要借调人员的,严格按照“按需申请、从严控制”原则,实行一事一借,经组织、编制、人社3部门联审同意后实施借调,借调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同时,临沧市还通过每月1次随机抽查、每季度1次蹲点调查、每半年1次专项检查、不定期开展日常督查、公布监督电话受理投诉等方式,强化违规借调人员行为的日常监管。
违规借调现象的整治,不仅为基层单位“补血充能”,也减少了干部过度借调带来的种种弊端。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整和清退行动,可以保障基层的用人需求,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有网友表示,借调时间太长的,干脆直接调人不就完了,不下调令就说明问题大了。此次湖南和吉林的清退行动,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也为整治违规借调现象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