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其离职证明中附有“背景调查授权联系方式”,引发公众对职场权益保障的广泛讨论。该员工表示,尽管其离职过程正常且无纠纷,但新用人单位在背调时可能通过标注电话直接联系原公司,存在信息泄露或评价偏差风险。法律界人士指出,此类标注虽无明确法律禁止,但可能加剧求职者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需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流程。
事件源于一名商务专员在社交平台的求助帖。该员工透露,今年7月离职时收到的证明文件末尾注明“本公司授权背景调查负责人×××,联系电话×××”,并强调“此为固定模板无法修改”。其担忧此举可能导致新雇主对个人职业评价产生误解,尤其对演艺传媒行业从业者而言,职业口碑直接影响项目合作机会。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文娱行业劳动纠纷中,超三成涉及离职证明争议,包括不当标注、隐瞒工作表现等。
法律专家分析,现行《劳动合同法》未对离职证明内容作细化规定,仅要求载明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及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等基本信息。蜂媒招聘网签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表示,企业标注背调电话属于自主行为,但需注意避免暗示负面评价或引发歧视性联想。例如,若原单位在背调中夸大员工过失,可能构成名誉侵权。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争议在灵活用工领域尤为突出。演艺传媒行业从业者多签订项目制合同,劳动关系认定复杂。随着文娱产业人才流动加速,完善离职证明管理机制或将成为行业规范化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