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行业先行者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430.SZ,简称“张家界”),作为中国旅游板块首家上市企业,目前正面临严峻的财务困境,徘徊在破产重组的边缘。
10月16日,张家界公司正式接收到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下发的(2024)湘08破申12号《决定书》及其补充文件,标志着张家界博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已向法院申请对张家界进行重整。为此,张家界中院决定启动预重整程序,并指定张家界清算组担任临时管理人,负责各项预重整工作。
张家界公司成立于1992年,并于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不仅是张家界市内最大的旅游集团,也是中国旅游行业的先行标杆。其业务范围涵盖大庸古城、环保客运、宝峰湖、杨家界索道、十里画廊观光电车、张家界中旅、张国际酒店等多个关键旅游资源,形成了多元化、综合性的旅游产业链,被誉为“山水旅游第一股”。
然而,这一曾经的行业领头羊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
据公开数据,张家界公司已经连续四年录得亏损。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356.21万元,同比扩大亏损199.07%。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营业收入约3.1亿元,同比下降5.08%;净亏损则达到6472.51万元,同比减少53.36%。自2020年以来,张家界公司的年度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为负,分别亏损0.92亿元、1.35亿元、2.6亿元和2.39亿元。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回暖态势,张家界市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9.3%和14.3%,但张家界公司的业绩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74亿元,同比下降2.87%;净亏损约6116.29万元,同比扩大亏损49.13%。
其中,大庸古城项目作为张家界公司的重要投资之一,其表现尤为糟糕。该项目自2016年启动以来,总投资额已超过22亿元,但至今未能实现盈利。2021年至2023年,大庸古城累计亏损约4.83亿元,且购票人数大幅下降,2024年上半年购票人数仅2300人,同比下降81.89%。
为应对困境,张家界公司已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希望通过引入外部资金和产业资源,改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然而,截至11月15日,公司尚未收到法院关于受理重整申请的正式文书。
大庸古城项目的失败,一方面源于其定位不清晰,既想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又想跟上古城古镇开发热潮,但缺乏独特资源和烟火气;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远离主要旅游动线,客流量无法得到保障。尽管如此,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最近的调研中仍指出,要盘活存量资产,积极探索“旅游+”新模式,推动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某旅游行业研究员建议,大庸古城应重新定位,摆脱“古城”框架,借鉴其他成功案例,形成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文旅综合体,与中心城区融合,带动周边消费。长期来看,大庸古城有望成为张家界文旅产业发展的“第二战场”,在自然风景观光之外打造第二个文旅消费中心。然而,这一转型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