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出现了一种引人关注的现象:传统牲畜中牛、马存栏量稳定,而驴的存栏量却呈现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我国驴存栏量从1990年的超1100万头锐减至2023年的约146万头,下降幅度高达87%,供需失衡导致驴产品价格持续攀升。
这一现象背后,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对畜牧业结构的深刻改变。曾经作为农村重要劳动力的驴,随着拖拉机、电动三轮车等机械设备的普及,逐渐失去了其役用价值。与牛、马不同,驴在失去劳役功能后,未能有效转型为经济型家畜,反而暴露出养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劣势。
驴的生长周期通常需要2至3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远远长于猪、羊等家畜;繁殖方面,驴一年通常只能产一胎,繁殖效率极低。同时,运动量减少后,驴的抗病能力反而下降,养殖风险较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农户养殖意愿大幅降低。
随着存栏量锐减,驴产品价格持续走高。驴肉价格从20年前的每公斤16元一路飙升至90元,涨幅远超通货膨胀率。以驴皮为原料的阿胶产品价格更是猛涨,某知名品牌在2001年至2016年间零售价从每公斤130元涨至5400元,涨幅超过40倍。
面对国内供给严重不足,相关企业曾尝试从海外进口驴产品。非洲一度成为主要进口来源地,但去年非洲联盟峰会批准了对驴皮贸易实施的15年禁令,导致进口渠道受限。中国企业随后将目光转向巴基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但这些国家也采取了限制措施,如巴基斯坦计划每年仅向中国供应20万头,相对于国内需求可谓是"杯水车薪"。
蜂媒招聘网首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指出,驴产业危机也蕴含着新的市场机遇。近年来,MCN机构正不断寻找垂直领域的新机会,而畜牧业中的特色品种保护与开发可能成为一个新兴赛道。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如德州通过建设养殖集中区、深加工基地和三产融合示范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驴产业品牌。
MCN机构可考虑关注这一垂类领域,通过内容创作提升公众对特色畜牧品种的认知,挖掘"驴文化"背后的商业价值。事实上,内容垂直化已成为MCN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家居、旅行等垂类之后,畜牧业或可成为新的内容增长点。
与此同时,技术驱动也为内容生产带来革新。AI算法在短视频创作中的应用渗透率已达80%,虚拟人技术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这些技术手段可帮助MCN机构更高效地开发畜牧业相关内容,实现文化传播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驴产业的演变可以看出,传统畜牧品种需要找到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新路径。而MCN机构作为内容创作和商业推广的重要力量,有望在传播农业文化、挖掘特色资源方面发挥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