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调动科学类课程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内容,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推动科学教育资源的创新与共享,决定开展2025年科学微视频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省从事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教学的中小学教师自愿参加。
二、征集时间
截至2025年8月31日。
三、组织实施
微视频征集工作由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省电化教育馆共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负责活动的牵头与组织工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担作品审核推荐工作,省电化教育馆承担申报平台运营维护工作。
各州市、县市区教育体育局要高度重视科学微视频征集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强化部门协同,做好活动宣传,充分调动中小学和广大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作品要求
科学微视频包括科学探究纪录片、科学微电影和科普动画等形式,要求从现行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教科书中选取有关内容(版本不限)。科学微视频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思想性:作品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文化传统、公共道德,符合民族政策,内容健康,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思想导向作用;
(二)原创性:作者承诺作品创意及素材的原创性,保证对提交作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承担因知识产权等问题产生的法律责任;
(三)科学性:作品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论据充分,材料、数据、结果真实可靠,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四)完整性:作品须通过完整的声画要素表达理念、阐释科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能够完整呈现创作意图;
(五)艺术性:作品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音画同步,配音清晰,字幕准确,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五、申报程序
(一)自主申报
教师按照《科学微视频制作要求》(附件1),以生活现象、科学现象或科学原理为创作选题,制作科学微视频。视频制作完成后,即可登录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网址:https://eps.ynjy.cn/),按照《操作手册》(附件2)上传作品。
(二)逐级推荐
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各级管理员(校级、县级、市级)对照《科学微视频评价指标》(附件3),对辖区内申报作品进行审核,也可组织专家审核。审核通过的作品,可在本级资源平台上架,优秀作品可逐级推荐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州市需在8月31日前,完成申报作品的审核推荐工作。
(三)省级推广
省教育厅对各州市推荐的作品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作品,将作为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科学教育资源,供广大师生学习使用,并从中遴选出一批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
六、其他事项
(一)每件作品作者不得多于3人,申报作品请自行保存制作源文件。
(二)省教育厅拥有出版作品集、公开展映展示、宣传推介等作品使用权,但不作为商业用途。
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
联 系 人:朱思颖
联系电话:0871-67364301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联 系 人:姚乔榛
联系电话:0871-65127631
省电化教育馆(视频制作)
联 系 人:许南熙
联系电话:0871-65103821
省电化教育馆(平台操作)
联 系 人:李剑锋
联系电话:0871-65103591
附件:
1. 科学微视频制作要求
2. 操作手册
3. 科学微视频评价指标
附件1
科学微视频制作要求
一、作品类别
(一)科学探究纪录片:以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为核心,运用科学方法和视角诠释科学内容,展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作品应避免虚构,同时借助艺术的影视手段进行呈现,引发观众对科学的深入思考。
(二)科学微电影:创作具有科学价值的剧情故事,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等要素。注重剧本创作,使故事完整、生动,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
(三)科普动画:应运用简约、夸张、幽默等手法,围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抽象的科学知识进行创作。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动画表现形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作品标准
(一)时长:科学探究纪录片时长4—8分钟,科学微电影时长4—8分钟,科普动画时长2—4分钟。
(二)结构:作品由片头(5秒)、正片、片尾(3秒)三部分构成,片头名称应与申报名称一致,片尾应体现主创人员、制作单位、版权单位等制作信息。
(三)参数:作品采用MP4格式文件(推荐使用H.264编码或H.265编码),分辨率1920×1080(1080P高清),纵横比16:9(横屏),建议码率范围5-10Mbps,帧率25fps。
(四)质量: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跳帧、漏帧现象,确保视频播放流畅,无卡顿、闪烁等问题。声音和画面同步,音量适中,不失真,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的情况,无明显背景噪声。作品配音应采用普通话,音质清晰,吐字清楚。如内容需要采用方言或民族语言,须加同期字幕,字幕大小适中,不能出现错别字,确保观众能够准确理解作品内容。
(五)摄制过程与作品内容中,如出现以下情况的不予评审:
1.有违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
2.存在公共、人身安全隐患的;
3.对动、植物造成恶意伤害的;
4.对环境、文物造成损坏的。
附件2
操作手册
一、作品上传
(一)视频创作者本人登录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https://eps.ynjy.cn/),使用“短信验证”登录后,选择“数字资源”—“资源上传”模块,点击“上传资源”按钮。
(二)按照如下说明完成有关内容填报:
1.创作人:默认上传者本人,可点击添加其他共同创作人;
2.创作人单位:默认第一创作人单位;
3.资源名称:填写申报作品名称;
4.资源描述:可简要介绍作品内容,不超过200字;
5.资源标签:选择作品涉及学段、学科;
6.资源文件:点击上传申报作品;
7.资源封面:可制作上传简洁美观的封面图片,图片长宽比为16:10;
8.呈显目录:点击选择“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科学资源—科学微视频”;
9.希望共享范围:选择“省级”;
10.共享群体:选择“公众”
(三)填报完成后,点击“提交”上传作品。上传过程中如有问题,请联系本校管理员。
二、作品审核
(一)管理员登录
各级管理员登录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点击“数字资源”—“资源管理”模块,在“资源目录”栏目选择“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科学资源—科学微视频”,点击“查询”。
(二)管理员直接审核
各级管理员如需直接审核申报作品,需依次点击资源名称进行审核。同意本级共享的,点击“上架”,在“是否上架”选择“是”;同意推荐上级部门的,在“是否推荐”选择“是”,点击“确定”。
(三)组织专家审核
1.各级管理员如需组织专家审核,需选择“审核专家分配”,点击“添加”,在弹出页面“负责目录”中选择“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科学资源—科学微视频”,在“搜索”中输入专家信息,勾选后点击“确认”。如无法搜索到专家,需联系专家所在单位的管理员为其创建账号。
2.告知审核专家登录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选择“数字资源”—“资源审核”模块,根据“资源标签”涉及学段学科,选择相应的资源名称进行审核,填写审核意见后确认提交。
3.各级管理员可在“资源管理”模块查看专家审核进度(每个作品默认最多可被3名专家审核),点击“资源名称”,可查看相应作品专家意见。
4.专家审核完成后,各级管理员可综合专家意见,决定作品是否上架、推荐。专家审核完成前,请勿点击“上架”或“推荐”,否则专家无法审核。
附件3
科学微视频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描述 |
思想性 |
合法合规 |
作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文化传统、公共道德,符合民族政策,无违反相关要求的内容。 |
主题鲜明 |
作品从现行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教科书中选取有关内容,主题明确,能够清晰传达科学精神和价值观。 |
|
原创性 |
自主创作 |
作品由教师自主选题、亲自创作完成,无抄袭、剽窃等著作权争议,能体现教师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
创意新颖 |
作品在选题、表现形式、内容呈现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避免陈词滥调。 |
|
科学性 |
内容真实 |
作品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数据、实验结果等真实可靠,有科学依据,无虚假或错误信息。 |
逻辑严谨 |
作品的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能够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或故事发展的顺序展开,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
|
传播科学 |
作品能够有效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对观众有启发和引导作用,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 |
|
完整性 |
要素完整 |
作品通过完整的声画要素表达理念、阐释科学,画面、声音、文字等元素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
结构完整 |
作品有明确的开头、中间过程和结尾,故事或内容完整,能够完整地呈现一个科学探究过程或科学故事。 |
|
艺术性 |
表现力强 |
作品在画面构图、色彩搭配、音乐音效等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
制作精良 |
作品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跳帧、漏帧现象;声音和画面同步,音量适中,不失真,配音清晰,字幕准确。 |
|
教育性 |
启发思考 |
作品能够引发观众对科学问题的思考,激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启发意义。 |
适合受众 |
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适合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和受众需求,能够为科学教学提供有益的补充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