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的浙工新村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小区居民通过自筹资金,以每平方米1350元的价格启动了小区的整体重建项目。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小区危房问题,也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历史情况回顾
浙工新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浙江工业大学的教职工宿舍,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内的建筑逐渐老化,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早在2014年前,小区内已有4幢房屋被鉴定为C级危房,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居民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苦不堪言,改造意愿强烈。
政策推动与支持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和杭州市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重视,一系列支持政策相继出台。2024年4月,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发布了《关于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相关流程和支持政策,为浙工新村等老旧小区的自主更新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浙工新村居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发组织起来,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推进小区重建。
民生改善与居民参与
浙工新村重建项目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广泛支持。在重建前,工作组深入每家每户征求意见,最终实现了近100%的签约率。居民们按照每平方米1350元的标准自筹资金,共筹集资金约4.7亿元,占整个重建项目总费用的80%以上。其余资金则由政府通过旧改、加梯、未来社区创建等政策性补贴予以解决。
重建后的浙工新村将焕然一新,新建7幢11层的板式高层建筑,同时配置“一老一小”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超1500平方米,新设地下车位460余个,绿化率提升至25%以上。此外,小区还将实行人车分流,全部安装电梯,大大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社会反响与启示
浙工新村重建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热烈拥护,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小区危房问题,还为其他老旧小区的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它表明,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居民自发组织、自筹资金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浙工新村重建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对城市有机更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它让我们看到,通过居民自治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推动老旧小区的改造升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杭州的老旧小区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