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前党委书记及吉林大学物理系1958级杰出校友,因疾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14日凌晨2点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赵恩广1940年7月出生于辽宁辽阳,1963年7月自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随后,他于1966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完成研究生学业,并留任该所研究实习员。1973年2月至1978年5月,他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自1978年6月起,赵恩广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任职,从助理研究员逐步晋升为副研究员、研究员,并先后担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及正司局级巡视员等职务。
赵恩广在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特别是在原子核统计谱理论及其应用、集团模型及其应用、介子与核相互作用等研究方向上,他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些工作不仅促进了我国核物理事业的发展,也为国际核物理学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恩广曾受邀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卢瑟福实验室、Sussex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大阪大学、京都大学、茨城大学、意大利国家原子能科学院南方实验室、Catania大学、比萨大学、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以及美国田纳西技术大学等地进行访问讲学与合作研究。
生前,赵恩广还担任了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核结构专业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高级访问教授、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客座研究员、核结构项目主持人,并担任SCI杂志《Communication in Theoretical Physics》编委及《Chinese Physics Letters》特约审稿人。
值得一提的是,赵恩广的导师是“两弹一星”元勋于敏。2006年,赵恩广为庆祝于敏先生80华诞撰写了一篇文章,回忆道:1963年,他考入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于敏先生。当时我国尚未建立学位制度,因此研究生并无硕士与博士之分,唯一的区别在于科学院的研究生学制为四年,而高校研究生为三年。然而,由于“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的研究生学习实际只持续了两年。但在这两年里,他从于敏先生那里学到的知识,深刻地影响了他此后四十多年的科研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