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动画电影《哪吒2》以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姿态成为贺岁档最大黑马,引发业界对影视创作与观众审美的深度思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在接受采访时,结合该片现象级表现,剖析了年轻观众审美升级与演员表演回归本质的行业趋势,呼吁中国影视行业以“三回归”重塑核心竞争力。
观众审美迭代催生创作变革
作为春节档最受瞩目的作品,《哪吒2》凭借精良制作与深刻情感刻画,票房突破40亿元,打破多项国产动画纪录。冯远征指出,其成功不仅源于技术突破,更折射出年轻观众审美的显著提升。“年轻观众不再满足于‘流量堆砌’或浮夸表演,他们追求真实、自然的情感共鸣。”
他特别提到“晋江式演技”的走红——即要求演员将复杂情感转化为细腻具象的表演,正是这种审美升级的体现。“我们年轻时便强调‘真听真看真感受’,如今观众用选择权推动表演艺术回归本质。”
痛批行业痼疾,呼吁“三回归”
面对部分真人电影票房遇冷的现状,冯远征直言不讳地批评行业乱象:“依赖‘僵尸式表演’‘无表情式念白’的作品已无法糊弄观众,甚至台词都说不清的演员该被淘汰。”
他以北京人艺“声台形表”训练体系为例,提出行业亟需实现“三回归”:
回归基本功:强化台词功底与情感表达训练,摒弃依赖替身与后期配音的创作陋习;
回归剧本深度:减少资本对流量明星的盲目追捧,聚焦有文化厚度、情感浓度的故事内核;
回归观众信任:通过透明评分机制与高质量作品重建市场信心,让艺术价值而非数据泡沫主导创作。
动画崛起启示录:五年磨一剑的匠心
冯远征特别提及《哪吒2》导演饺子“五年打磨一部作品”的创作态度,认为这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动画团队用上百人规模、数年时间雕琢细节,而部分真人电影却陷入‘赚快钱’的恶性循环。”
他指出,当动画人物凭借精湛“演技”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时,真人演员更需反思职业定位:“表演不是‘颜值经济’的附庸,而是用灵魂塑造角色的艺术。”
行业洗牌在即:实力与真诚的“双向奔赴”
对于未来,冯远征充满期待:“《哪吒2》的成功证明,当作品回归真诚、表演回归本质,观众自然会用票房投票。”
随着年轻一代观众成为消费主力,中国影视产业或将迎来深度调整期——流量让位于实力、快餐式生产让位于匠心创作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业内人士分析,冯远征此番发言不仅是对行业的警醒,更揭示了文化消费升级背景下,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必然融合。当表演艺术重拾初心,中国电影与观众的“春天之约”或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