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9 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为适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住建部正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标准从现行的
2.8 米调整为不低于 3 米。这一举措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 好房子 '" 要求的重要内容。
倪虹指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群众住房需求正从
"有没有" 转向
"好不好"。新标准的实施将显著改善住宅的通风采光条件和空间舒适度,是提升居住品质的关键一步。现行《住宅设计规范》中住宅层高宜为 2.8
米,实际建成项目多为 2.8 米至 2.9 米,扣除楼板厚度后室内净高普遍在 2.5 米左右,难以满足现代居住需求。
据了解,此次层高标准调整是住建部推进
"好房子"
建设的重要一环。除了立标准,住建部还将强化科技应用,推广隔音降噪、防渗漏等新技术,同时推动全屋智能技术应用。在项目建设方面,将重点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计划将
2000 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同步完善无障碍适老化设施。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分析指出,层高提升
20 厘米看似细微,实则对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材料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倒逼行业技术升级。云南、江苏等地已先行探索层高提升标准,如昆明市
2024 年规定住宅层高不得低于 3 米,南京市对改善型住宅层高要求不低于 3.15 米。
住建部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2.8 万个,加装电梯 1.3 万部。倪虹表示,2025 年将继续扩大城市更新规模,新增城中村改造住房 100 万套,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打造 15 分钟便民生活圈。
此次层高标准调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购房者表示,层高增加不仅能提升居住体验,还能为智能家居设备安装预留更多空间。业内人士指出,新标准的实施将推动房地产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促进建筑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