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优质本科扩容”战略推动下,2025年高等教育领域迎来新一轮扩招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6所“双一流”高校密集宣布扩大本科招生规模,新增名额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戏剧影视等战略新兴领域。清华大学计划新增150个名额,北京大学扩招幅度达3.8%,中国农业大学更以500个名额、13.6%的增幅成为本轮扩招“领头羊”。这一轮扩招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跃升——以学科交叉为特征的“新文科”“新工科”成为核心方向。例如,清华大学成立本科通识书院,聚焦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培养;武汉大学将戏剧影视专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扩招潮的背后是国家对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教育部数据显示,2025年“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规模较五年前增长23%,其中艺术类学科扩招占比达18%。这一调整与行业需求形成共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2025年招聘中,要求舞台技术岗掌握AI建模和编程能力,相关岗位薪资较传统职位高出40%;横店影视城的虚拟制片团队规模三年增长5倍,亟需既懂剧本创作又精通虚拟引擎的复合型人才。
艺考选拔标准同步升级。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录取线攀升至623分,较2020年提高78分;中国美术学院新增“AIGC创意命题”,要求考生根据文本生成分镜并阐释艺术理念。这一变化倒逼艺考培训行业转型,某头部机构编程课程报名量三年增长300%,甚至有播音专业学生主动学习数字人驱动技术以适应虚拟主播岗位需求。
然而,热潮之下争议浮现。一方面,部分高校盲目开设“智能艺术”等专业,却缺乏师资与设备支撑;另一方面,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实际吸纳能力尚未匹配扩招速度。某影视公司CTO坦言:“全国既懂神经网络又懂镜头语言的人才可能不足200人。”对此,教育部启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新设专业亮“红牌”,同时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可提前进入项目组实习。
文科生在本轮扩招中面临挑战。复旦大学宣布将文科招生比例从30%-40%压缩至20%,多所高校明确优先发展新工科。全国政协委员李星指出,优质本科扩容需兼顾教育公平,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中西部高校扩招名额显著增加,有助于缩小区域教育资源差距。但在短期内,文科生进入顶尖学府的竞争或将加剧。
对于演艺传媒行业而言,这场扩招潮既是机遇也是考验。随着ChatGPT撰写剧本、MidJourney生成分镜等技术普及,人类艺术创造力与AI的协同成为核心议题。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专家所言:“未来的奥斯卡得主,或许是今天某个既会写代码又懂蒙太奇的大一新生。”如何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上培育创新基因,将成为行业持续繁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