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招生计划中,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面向本科毕业生开放135个专科名额,毕业将获得学校颁发的专科毕业证。此举引发社会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路径的深度探讨。这一打破传统学历晋升框架的举措,既源于产业转型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折射出高等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深层调整。
作为全国铁路系统首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该校依托“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优势,构建起轨道交通、医药卫生、电子信息三大专业集群。其202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7.2%,铁路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中铁电气化局等央企比例超60%。此次“本升专”招生专业均与铁路系统核心岗位直接对接,其中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要求掌握高速列车转向架检修、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等高阶技能,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专业则涵盖轨道精调、接触网智能巡检等前沿技术领域。
政策设计层面,该校通过“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学历与技能认证互认。本科毕业生需通过专业技能实操考核与岗位适应性测试,其原有学历课程可置换为《高速列车构造与检修》《铁路信号系统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学分。这种“学历+技能”双轨认证机制,既保留了本科阶段的理论积淀,又通过专科阶段强化岗位操作能力,形成“理论筑基—技能淬炼—岗位适配”的递进式培养链条。
产业转型驱动是“本升专”现象的核心动因。国家统计局对9万家工业企业的调研显示,技术工人缺口达44%,其中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高级技师供需比仅为1:5。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郑州局集团共建的“智能检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已实现CRH380A型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数字化模拟,该平台成为“本升专”学生实训的重要载体。2024届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毕业生中,有12人通过技能认证进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岗,印证了“技能型硕士”概念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可行性。
社会认知层面,职业教育价值正在经历重构。该校2021级“大学生技师班”中,不乏来自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回炉”学员。某“985”高校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通过参加“本升专”项目,系统掌握高速列车受电弓检修技术后,成功入职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郑州动车段。这种“学历降维—技能升维”的路径选择,反映出青年就业群体对“职业适配度”的理性认知回归。
制度保障层面,河南省教育厅2024年出台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实施办法》明确,专科阶段获得的“1+X”证书可置换本科课程学分,为“本升专”学生构建起学历晋升通道。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的“专本硕”贯通培养试点,已实现高速铁路智能运维方向硕士课程学分互认。这种“技能—学历”螺旋上升的成长路径,正在重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生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阶段。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表明,当高等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形成“齿轮啮合”时,学历层次不再是人才价值的唯一标尺。这种“本专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或将为破解“高学历低就业”困境提供新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