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一直是人文社科中的大热专业,其就业相较于其他人文社科专业更加容易。在短视频和直播的持续火爆、人工智能AI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下,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时代趋势要求的传媒行业,正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中国传媒行业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传媒产业总产值为 29082.5 亿元,2024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3万亿元大关,新媒体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2万亿元,这一数字反映了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在这一背景下,传媒专业成为众多考生填报志愿时的热门选择。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传媒院校,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行业影响力,吸引了大量有志于传媒事业的学生。这些高校不仅在专业设置上不断创新,更在招生政策上展现出灵活性和创新性。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推出的“绿色通道”政策,为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提供了进入专业考试的机会,北京工业大学则采用各省美术类专业统测成绩作为专业课成绩,简化了招生流程。
2024年是艺考改革的第一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采用省级统考成绩与高考文化成绩综合录取的方式。落地的新艺考政策倒逼相关行业进步,既让高校招收到专业能力强、文化素质厚的人才,同时也让考生在学习的道路上用文化艺术“两条腿”走路,而不单以艺术独木支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考对专业课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的公平性。
近年,为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扎根生长,不少高校提出“零门槛”、降低门槛转专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的学术探索和更好实现教育公平。从2023年开始,吉林大学全面放开转专业限制——每名吉大学生都拥有多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所有专业之间可以随意互转,大一是平转,大二是降转,即大二转专业的时候你需要降一级降到大一重新学。
但是,转专业也不是没有门槛可以随心所欲。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最大容量,在一些热门专业面前,学生扎堆,求大于供,那么转专业就不是门槛很低的事情了,而是门槛很高,对此,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教授表示“专业的冷和热始终在不断变化。”“最好的热门是内心的热爱。”自由转专业是否可以激起行业活力还有待商榷,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在AI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不断更新的时代下,我们可以相信在志愿大热门的传媒专业中坚持下来的是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才。
传媒行业的技术革新不断推动内容创新。央视总台成功开展的5G+4K超高清直播,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看体验。此外,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兴起,传媒行业对创意、技术和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
蜂媒招聘网主要致力于传媒人才人力资源在线服务,涵盖影视、活动、会议、展览、公关、媒介等行业,提供导演、摄像、演员、主持、模特、礼仪、歌手、舞蹈、杂技、剪辑、动画、设计、编导、文案等专业岗位人才。秉着为传媒行业传输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文服务的理念,连接传媒人才与岗位,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岗位有可用之才。
中国传媒行业的蓬勃发展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政策上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推动传媒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传媒人才。我们期待,传媒行业能够继续引领社会风尚,传播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