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网络热议的 “30 余名男子被‘女友’诱导购房” 事件,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 13 日晚间通报,涉事女性实为 15 名房地产中介销售人员,均隶属于深圳易家置业顾问有限公司。目前,当地已启动跨区域联合调查,同步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婚恋为名的购房陷阱
据通报,涉事购房者均为深圳籍单身男性,年龄集中在
30 岁左右。他们通过某社交平台结识自称 “刘佳” 的女性,在建立恋爱关系后,被以 “见家长需购房”
为由引导至惠州仲恺高新区玖璟台、昊艺尚苑等小区置业。经初步核查,共有 31 名购房者报案,涉及购房金额超 5000 万元。
调查显示,涉案女性均为深圳易家置业顾问有限公司员工,其通过虚构婚恋关系、承诺婚姻等手段,诱导购房者签署购房协议。部分受害者反映,“刘佳” 甚至主动支付 3 万元定金,并推荐指定中介罗某远、杨某文办理购房手续。目前,涉事公司已人去楼空,相关责任人正被追查。
跨区域联动整治市场
仲恺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已向深圳龙岗区房地产主管部门发函通报情况,两地将联合查处违规中介机构。同时,该区 11 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治理的通知》,明确禁止以虚假婚恋名义诱导购房,要求中介机构全面自查整改。
涉事楼盘开发商回应称,交易流程均符合规范,房屋售价与同期市场价格一致。但法律专家指出,若中介与开发商存在串通行为,购房者可依据《民法典》主张合同无效。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是否存在价格欺诈或虚假宣传。
行业监管引发深思
中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专家指出,此案暴露了中介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漏洞。部分企业为追求业绩,默许销售人员采用非常规手段拓客,甚至形成
“话术培训 — 分工协作 — 快速成交” 的灰色产业链。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房地产中介投诉量同比上升
47%,其中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占比达 63%。
监测数据显示,深圳地区房地产中介行业流动性高达 58%,部分企业存在 “低门槛入职、高压力考核” 现象。业内人士建议,建立中介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将违规行为纳入行业黑名单,并推行 “底薪 + 绩效” 薪酬制度,从源头遏制激进营销。
法律定性存争议
针对事件性质,法学界存在不同观点。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陈亮认为,若购房者能证明中介存在欺诈行为,可要求撤销购房合同;但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律璞玉指出,因房屋交易价格未偏离市场行情,且合同签署程序完备,刑事立案难度较大。目前,公安机关正就是否构成诈骗展开调查。
多维度防范风险
专家建议,购房者应增强风险意识,核实销售人员资质,避免因情感因素仓促决策。地方政府需强化跨区域监管协作,建立中介机构 “红黑名单” 制度。行业协会则应推动制定《房地产中介服务规范》,明确从业人员行为边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惠州仲恺高新区已开通专项维权通道,协助购房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事件后续进展将持续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