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起名有讲究?
这些规则要记牢
「双名法」
用人名
用地名
用特征
划重点:已被使用的名称不能再用!(文后将列出重庆已命名的恐龙及古鱼类属种名,避坑超简单)
二
主角什么样?
先看看它们长啥样
恐龙新属种
暂定名称“三江马门溪龙”
关键特征
马门溪龙一新种,复原长度约24米。其后部颈椎与前部背椎的神经棘分叉;后部颈椎与前部背椎的前关节突-横突隔板基部存在一额外凹窝;后部颈椎与前部背椎具有上关节突-前关节突隔板;前部背椎具有一从前关节突向横突延伸的副隔板;沿背椎序列从前至后,神经弓高度/椎体后关节面高度的比例显著递增;背椎上多条副隔板将神经棘-横突凹窝分隔;第3至第7背椎的神经棘-横突隔板在背侧分叉,且分支构成神经棘-横突凹窝上的次级深凹的外侧边界;5节荐椎神经棘远端完全愈合呈平台状;荐椎外侧面发育侧凹;前部尾椎为前凹型;髂骨背侧缘呈半圆形;股骨头沿背腹向凸出;股骨骨干中段横宽/前后长比值约为2.6。
image.png
三江马门溪龙现场埋藏图
三江马门溪龙复原参考图
古鱼类新属种
暂定名称“宽角河坝鱼”
关键特征
一种体型中等的无颌类盔甲鱼类新属种,全长约83mm,其中头甲长约34mm、宽约35mm;头甲呈近三角形;眼眶椭圆形,位于头甲中前部;中背孔(即鼻孔)呈纵长的椭圆形,位于头甲前端;内角呈宽叶状,远大于角且后缘超过角的后缘;头甲的侧线系统较为简单,靠近中线处的纵向侧线系统不相连;头甲边缘呈细小的锯齿状。整体特征与滨海涌洞鱼较为相似,可能是涌洞鱼的姐妹群,亲缘关系最近。
河坝鱼复原图
三
为啥要邀你起名?
这意义可不一般
这可不只是起名字!每一个被选中的创意,都会成为古生物“新身份”的灵感,还能跟着研究院的科普,深入了解古生物命名背后的学术逻辑、重庆古生物的独特故事,说不定您给出的名字,未来会出现在科普书、博物馆展陈里,和化石一起“活”在地球记忆里!
四
怎么参与?
时间+步骤看这里
两种起名方式任你选
选现成候选名
研究院已准备好一批贴合地名、特征的备选名(符合双名法逻辑),直接挑你喜欢的就行;
自定义新名字
要是候选名没戳中你,尽管开脑洞原创!结合人名、地名或特征都行(具体规则看第一部分)。(仅需提供中文命名,研究团队将会根据中文命名补充拉丁文名称)
关键时间节点
活动截止时间
2025年8月31日24:00(逾期提交的创意将不再纳入评选);
结果公布时间
2025年9月5日,将通过重庆古生物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发布最终命名及“命名师”名单。并将从“命名师”名单中抽取两位“命名师”作为“幸运命名师”。
参与步骤看这里
1
步骤一
关注重庆古生物研究院微信公众号,获取候选名列表+已用名避坑清单+更详细化石特征!
步骤二
2
直接投票或在评论区提交新名,还能看其他网友脑洞,给喜欢的创意“撑腰”!
3
步骤三
静待结果!研究院会组织专家,结合创意、学术规范,选出最终命名,给“幸运命名师”发证书+古生物周边,让您的脑洞“永载史册”!
古生物的新名字,由您来书写!快叫上小伙伴,一起给亿年前的“神秘邻居”起超酷的代号,让重庆的古生物故事,因您的创意更精彩。
友情提示: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重庆古生物研究院所有,命名需尊重科学规范,一起守护古生物探索的乐趣与严谨。
起名有讲究?
这些规则要记牢
「双名法」
用人名
用地名
用特征
划重点:已被使用的名称不能再用!(文后将列出重庆已命名的恐龙及古鱼类属种名,避坑超简单)
二
主角什么样?
先看看它们长啥样
恐龙新属种
暂定名称“三江马门溪龙”
关键特征
马门溪龙一新种,复原长度约24米。其后部颈椎与前部背椎的神经棘分叉;后部颈椎与前部背椎的前关节突-横突隔板基部存在一额外凹窝;后部颈椎与前部背椎具有上关节突-前关节突隔板;前部背椎具有一从前关节突向横突延伸的副隔板;沿背椎序列从前至后,神经弓高度/椎体后关节面高度的比例显著递增;背椎上多条副隔板将神经棘-横突凹窝分隔;第3至第7背椎的神经棘-横突隔板在背侧分叉,且分支构成神经棘-横突凹窝上的次级深凹的外侧边界;5节荐椎神经棘远端完全愈合呈平台状;荐椎外侧面发育侧凹;前部尾椎为前凹型;髂骨背侧缘呈半圆形;股骨头沿背腹向凸出;股骨骨干中段横宽/前后长比值约为2.6。
image.png
三江马门溪龙现场埋藏图
三江马门溪龙复原参考图
古鱼类新属种
暂定名称“宽角河坝鱼”
关键特征
一种体型中等的无颌类盔甲鱼类新属种,全长约83mm,其中头甲长约34mm、宽约35mm;头甲呈近三角形;眼眶椭圆形,位于头甲中前部;中背孔(即鼻孔)呈纵长的椭圆形,位于头甲前端;内角呈宽叶状,远大于角且后缘超过角的后缘;头甲的侧线系统较为简单,靠近中线处的纵向侧线系统不相连;头甲边缘呈细小的锯齿状。整体特征与滨海涌洞鱼较为相似,可能是涌洞鱼的姐妹群,亲缘关系最近。
河坝鱼复原图
三
为啥要邀你起名?
这意义可不一般
这可不只是起名字!每一个被选中的创意,都会成为古生物“新身份”的灵感,还能跟着研究院的科普,深入了解古生物命名背后的学术逻辑、重庆古生物的独特故事,说不定您给出的名字,未来会出现在科普书、博物馆展陈里,和化石一起“活”在地球记忆里!
四
怎么参与?
时间+步骤看这里
两种起名方式任你选
选现成候选名
研究院已准备好一批贴合地名、特征的备选名(符合双名法逻辑),直接挑你喜欢的就行;
自定义新名字
要是候选名没戳中你,尽管开脑洞原创!结合人名、地名或特征都行(具体规则看第一部分)。(仅需提供中文命名,研究团队将会根据中文命名补充拉丁文名称)
关键时间节点
活动截止时间
2025年8月31日24:00(逾期提交的创意将不再纳入评选);
结果公布时间
2025年9月5日,将通过重庆古生物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发布最终命名及“命名师”名单。并将从“命名师”名单中抽取两位“命名师”作为“幸运命名师”。
参与步骤看这里
1
步骤一
关注重庆古生物研究院微信公众号,获取候选名列表+已用名避坑清单+更详细化石特征!
步骤二
2
直接投票或在评论区提交新名,还能看其他网友脑洞,给喜欢的创意“撑腰”!
3
步骤三
静待结果!研究院会组织专家,结合创意、学术规范,选出最终命名,给“幸运命名师”发证书+古生物周边,让您的脑洞“永载史册”!
古生物的新名字,由您来书写!快叫上小伙伴,一起给亿年前的“神秘邻居”起超酷的代号,让重庆的古生物故事,因您的创意更精彩。
友情提示: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重庆古生物研究院所有,命名需尊重科学规范,一起守护古生物探索的乐趣与严谨。
附加信息
https://mp.weixin.qq.com/s/-jZvxFLOwT1QIp9qcEYY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