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实践引领计划(按省份排序)
序号 | 院校 | 项目名称 | 推荐单位 |
1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 培育农文旅人才,赋能乡村振兴----中草药文化体验活动创意与策划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
2 |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 培养草原上“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人才实践引领计划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3 |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 “讲好边境旅游故事,促进中俄文明互鉴”学生实践引领计划 |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4 |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 “青春向党,筑梦未来”红色文化学生实践引领计划 |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
5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学徒制背景下的苏州园林传统技艺人才培养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6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校企共育“信达雅”拈花湾客栈管家的创新实践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7 | 中国美术学院 | 艺术赋能阿尔山实践行动项目 | ------ |
8 |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育人的改革与创新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9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 在地美食开发赋能乡村振兴——以阿尔山“山珍水宴”为例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10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 基于职业能力进阶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六航程”学生实践成长计划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11 |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 “数智红旅,赋能雨花”产教融合共同体 |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12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 产教融合背景下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英歌舞”的学生传承实践中心建设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13 | 广西艺术学院 | “赏壮美广西,品地标风韵”广西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品牌创意传播人才引领计划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14 |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 弘扬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以木洞山歌研学旅游精品线为例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15 |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 黔青兴旅——贵州大学生“景区实习+文创直播+校旅结合”模式实践 |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二、“双师型”教师创新发展计划(按省份排序)
序号 | 院校 | 项目名称 | 推荐单位 |
1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国际高端活动会展“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 | ------ |
2 |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 非遗传承融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3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构建“一核心三联动”双师队伍培育体系,打造艺术设计类高职教师队伍新格局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4 |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 “数字赋能、产教融合”双师培养及实践育人模式创新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5 | 苏州市艺术学校 | 在传承发展昆曲艺术的道路上,守正创新,合力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6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 “双师型”越剧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7 |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成长-优才-攀登”分层进阶、分段培养、分类发展的“双师型”旅游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8 | 武汉市艺术学校 | “育创研演”,探索荆楚文化,创特色“双师型”舞蹈教师团队 |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
9 |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 双高计划背景下舞台艺术设计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创新与研究 |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10 |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 “岗教双能、四维进阶”型泛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11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五维素养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12 |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
13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 数智文旅“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
14 | 遵义市旅游学校 | “双师型”教师创新发展计划 |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15 |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 “双师四能”型教师创新发展计划 |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三、专业研究生科研攻关计划(按省份排序)
序号 | 申报人 | 所在院校 | 项目名称 | 推荐单位 |
MFA类 | ||||
1 | 张凯溢 | 北方民族大学 | 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山花儿”的旅游开发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
2 | 张静怡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包头市石拐区西梁老街保护与改造设计研究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3 | 王玉霏 | 大连工业大学 | “海洋智慧”文化艺术与海洋科技融合创新计划 |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
4 | 李世娇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基于可访问性理论寒地城市适老化空间设计研究 |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5 | 刘思淼 | 上海音乐学院 | “曲韵疗梦阁”--声音疗愈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融合 | ------ |
6 | 李雯 | 中国美术学院 | "FiberNexus# 织构"——传统织物结构语言在当代首饰中的独特表现研究 | ------ |
7 | 王钟秀 | 温州大学 | 瓯绘龙韵:龙舟美学与温州旅游融合探究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8 | 彭越 | 杭州师范大学 | 古籍“活化”促地区文旅发展-以浙江金华《兰溪鱼鳞图册》为例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9 | 许泽锐 | 浙江农林大学 | 可持续理念视阈下东阳木雕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研究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10 | 何子豪 | 安徽大学 | 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非遗在和美乡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
11 | 王昱哲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古韵新声-武梁祠汉画数字活化应用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12 | 程博灏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AIGC赋能的曹县汉服潮玩创新设计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13 | 王心怡 | 湖北美术学院 | 我国民族地区乡村集市重构与创新设计应用 |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
14 | 徐明星 | 广西艺术学院 | 多维度视域下毛南族花竹帽藤编艺术的设计转译研究与实践 | ------ |
15 | 麻筱 | 广西艺术学院 | 装配式内装整体场景设计赋能旧改居住空间研究 | ------ |
16 | 都梦云 | 重庆大学 | 数化感知体验在历史文化遗址设计中的功能与价值研究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17 | 王欣 | 云南艺术学院 | 非遗民俗活动“喊月亮”艺术化+数字化+实景化的创新呈现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18 | 杨凌涵 | 云南艺术学院 | 以花为媒 以戏为介:探索城市“艺术+文旅”融创新维度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19 | 周欢 | 西安音乐学院 | “黄帝乐舞”赋能中华根祖文化实践路径研究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 | 郑佳旭 | 兰州大学 | 非遗敦煌曲子戏的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项目 |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MTA类 | ||||
1 | 侯丽平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智能化冥想疗愈视听空间 | ------ |
2 | 刘璐 | 南开大学 | 文旅融合背景下体育赛事研学产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3 | 王震 | 上海师范大学 | 新时代旅游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创新研究——以上海为例 |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
4 | 夏璐 | 华侨大学 | 传统文旅街区业态布局的影响因素、成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以五店市为例 |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
5 | 刘紫颖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文学+旅游”融合下益阳市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典范打造的路径研究 |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6 | 吴丹 | 中山大学 | “青年+产业共创”文旅产业教育模式探索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7 | 王慧 | 桂林理工大学 | 宿愿成真:桂林市旅游民宿服务设计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8 | 俞蔼玲 | 西北师范大学 | 诗意生活:⺠宿旅游产品开发供给操作指南 (手册) |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MLIS类 | ||||
1 | 于婷 | 北京联合大学 | 文旅融合背景下北京地区档案展览“走出去”“活起来”探索研究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
2 | 沈孟铖 | 浙江农林大学 | 乡村振兴视域下浙江山区26县文旅融合发展评估及路径研究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