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中禁用海马体照片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事件的起因是辽宁省抚顺市招考招生办考点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确认系统中明确要求,准考证照片“严禁化浓妆、修图,禁止使用海马体照片”。随后,中国传媒大学等报考点也发布了类似通知。
这一规定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并冲上热搜。不少考生和网友对此表示疑惑和不满,认为这一规定限制了他们的个人自由。然而,抚顺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回应称,禁用海马体照片是为了防止考生修图痕迹过重,导致照片和本人差距过大,“人图”不符,进而影响考试及后续入学的身份核验。
海马体照相馆作为网红照相馆,其提供的照片通常经过美化处理,与真实面貌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此次事件,海马体照相馆及其创始人黄逸涵均做出了回应。海马体照相馆表示,早在2021年起,他们就已经推出了两种版本的证件照交付:原生版本与精致版本。在研究生报考场景中,他们建议考生使用原生版证件照,并免费为考生提供尺寸、像素调整等服务。黄逸涵还表示,今年他们服务了超过12万的考生,拍摄了考研照,并承诺对因为限制问题未能成功报考的用户提供退款服务。
然而,尽管海马体照相馆做出了积极回应,但仍有不少考生在报名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一些考生在网上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包括“网上确认不许用海马体”、“在海马体拍的证件照被打回”、“海马体考研网上确认准考证照片未通过”等情况。这些经历无疑给考生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社会对真实身份与个人形象认知的深层次思考。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滤镜、修图等手段展示更为理想化的自我。然而,在考研这样严肃的场合,维护真实身份显得尤为重要。人脸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也支持这一禁令,如果证件照片与实际面貌存在较大出入,系统将难以识别,从而影响整个审核程序的效率和准确性。
蜂媒招聘网认为,对于传媒行业,此次事件有一定的启发。首先,传媒行业应当更加关注公众对真实性的需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和过度美化的内容充斥着网络,导致公众对真实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媒行业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提供更多真实、客观、有价值的内容,满足公众的需求。
另外,传媒行业应当加强对修图、滤镜等技术的监管。虽然这些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方式,但也容易引发虚假信息和身份认证问题。传媒行业应当加强对这些技术的监管,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外,传媒行业还可以借鉴此次事件的经验,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真实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综上所述,考研报名禁用海马体照片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真实身份和个人形象的思考,也为传媒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启发。传媒行业应当关注公众需求,加强对修图、滤镜等技术的监管,并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共同营造一个真实、客观、有价值的传媒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