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北京)近日在北京成功召开2024年工作总结会暨京津冀晋蒙鲁公共就业服务区域协作研讨会。会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六地的人社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深化区域就业协同机制、促进培训及就业服务资源共享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规划2025年的工作思路与合作方向。
2024年,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北京)正式揭牌运行,标志着京津冀晋蒙鲁公共就业服务联盟的正式成立。联盟成立以来,六地人社部门积极行动,共同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京津冀晋蒙鲁直播带岗培训、“河北福嫂”集中进京等,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据统计,北京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携手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共开展了483场劳务协作活动,通过岗位共享机制成功推送招聘岗位76.3万余个次,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同时,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北京)还动态更新了首都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及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名录,发布了《2024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数据报告》,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就业信息。
在总结2024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六地人社部门共同商讨了2025年的合作计划。未来一年,六地将继续发挥跨省会商和互访交流机制的作用,定期召开座谈研讨会,组建跨省就业服务领域专家智库,共同破解制约区域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难题。此外,六地还将联合推进基地建设、标准化培训及业务技能竞赛等合作活动,提升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六地人社部门还将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分析和发布机制,及时对接缺工岗位信息,减少区域间信息不对称,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缓解区域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围绕区域中心联盟省市的劳务输出特点与北京市劳动力流入需求,六地将依托互设站点、劳务协作对接洽谈等工作举措,将劳务品牌从单纯的劳务输出向规模化、品质化品牌转变,携手打造区域劳务协作示范项目。
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六地将强化区域间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互动交流,开展师资队伍、高技能人才切磋交流,构建区域技能人才培养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通过这些举措,六地将共同推动就业服务生态的持续优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北京)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将继续发挥创新示范作用,引领六地人社部门深化合作,共同打造一体化就业服务生态。未来,随着六地合作的不断深入,京津冀晋蒙鲁地区的就业服务将更加完善、高效,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