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松下控股集团于5月9日正式宣布,为应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核心业务竞争力下滑的挑战,将在2025至2026财年期间实施全球性业务重组计划。该计划涉及全球约22.8万名员工中的1万人规模调整,其中日本本土与海外市场各裁撤5000人,主要通过自愿提前退休及组织架构优化等方式推进,预计2025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完成主体调整工作。
此次裁员聚焦于工业设备、影像产品及传统家电三大业务板块,上述部门裁员人数占比分别达35%、20%和15%。松下方面表示,重组将产生约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4.7亿元)的一次性成本,其中60%用于员工补偿金支付,剩余资金将用于业务剥离及组织精简。值得注意的是,集团电池能源部门未受波及,该部门2024财年虽面临车载电池需求波动,但通过调整供应链布局仍实现营收增长,成为松下未来重点培育的核心业务。
在战略转型层面,松下计划解散原有的家电、空调及照明三大业务板块,将其拆分为三家独立运营的子公司以提升经营灵活性。同时,集团将终止电视、厨房家电、工业马达及车载零部件等"问题业务",对难以改善盈利前景的领域采取退出或出售策略。首席执行官楠见雄规强调,此次改革旨在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成本问题,目标到2028财年实现调整后营业利润较2024年预期提升3000亿日元。
财务数据显示,松下2024财年营收8.46万亿日元,同比微降0.5%,净利润则大幅下滑17.5%至3662亿日元。尽管面临业绩压力,集团仍维持2025财年能源部门营收增长1177亿日元的预期,其中车载电池业务预计贡献主要增量。市场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促使松下将部分电池产能从中国转移至美国内华达工厂,该工厂当前产能利用率已接近饱和,叠加数据中心储能系统等新应用场景的开发,或将成为对冲传统业务萎缩的关键。
此次裁员是松下自2001年互联网泡沫危机后最大规模的组织调整。与历史裁员不同,当前调整发生在企业仍保持盈利的背景下,凸显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生存压力。集团社长楠见雄规已宣布退还40%年度薪酬以承担责任,管理层后续将重点推进营业部门效率优化及全球销售体系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