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以“特价文眉”为诱饵实施强迫交易的案件作出终审判决。涉案全国连锁美容机构通过故意毁坏顾客眉形、制造心理胁迫等手段迫使消费者接受高价服务,涉案金额超13万元。法院以强迫交易罪判处店长高某洁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顾问朱某娟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分别处以罚金。
据判决书披露,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涉事门店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360元特价文眉”广告吸引顾客到店。服务过程中,店员采用技术手段将眉毛文成形态怪异或仅完成半侧,随后宣称“特价效果差”“需高价修复”,迫使顾客支付4至16倍差价升级服务。消费者王女士称,其被文出“高低不对称的滑稽眉形”后,店员以“出门需戴口罩”施压,最终被迫支付2800元修复费。
法院审理查明,该连锁品牌通过总店授意形成标准化作案模式:总店统一发布低价广告引流,分店实施毁容胁迫,顾问朱某娟任职期间强迫68人消费13.3万元,店长高某洁涉及29人消费5.1万元。2024年11月,案件一审宣判后,朱某娟以“非主犯”为由上诉,二审法院认定其作为直接实施者构成共同犯罪,依法维持原判。
此案暴露出美容行业“低价引流-技术破坏-心理强制”黑色产业链。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指出,商家通过毁坏消费者外貌制造焦虑,已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的“威胁手段”,即使未实际发生肢体暴力,同样触犯强迫交易罪。2025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部署全国范围专项整治,重点打击医美、美发行业虚假宣传及强制消费行为。
案件审理过程中,两名被告人退缴全部违法所得1.4万元并赔偿被害人损失。法律界人士提醒,消费者遭遇类似情况应立即录音录像取证,通过12315平台投诉或向公安机关报案。选择美容服务时,需核查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从业人员资质,拒绝任何口头承诺,要求签订书面服务协议。
目前,涉案连锁品牌官网已下架所有促销广告,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正对其300余家加盟店开展资质复查。此次判决为美容行业敲响警钟:任何以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营销手段,终将受到法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