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作为跨越两个世纪的科学先驱,他以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诠释了人才对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他的一生,既是科学探索的壮丽史诗,更是人才报国的时代典范。
科学探索:从“宇称不守恒”到“规范场论”的基石奠基
杨振宁的学术贡献深刻改变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1956年,他与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颠覆了物理学界长期奉为圭臬的对称性假设,成为现代粒子物理学的里程碑。1957年,两人因这一发现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这一成就不仅打破了西方学界对东方科学家的偏见,更让世界看到中国智慧在全球科学前沿的突破性力量。
他与米尔斯共同创立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则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并列的物理学三大基石之一。这一理论框架不仅推动了夸克模型、量子色动力学的诞生,更为人类理解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工具。正如国际物理学界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20世纪物理学树立标杆的一代大师。”
家国情怀:架设中美学术桥梁,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1971年,杨振宁在中美关系尚未破冰之际毅然归国,成为首位访问新中国的华裔科学家。他不仅以自身影响力推动两国科学界交流,更通过“对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等平台,资助近百名中国学者赴美进修,其中多数成为国内科研中坚力量。他直言:“帮助中国人克服‘不如人’的心理,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归国后,杨振宁深度参与国家科技战略布局。他协助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推动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建设,并多次为重大科技工程建言献策。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时,他坦言:“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基因。”这种将个人成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担当,正是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动注脚。
人才观启示:以“拙朴”精神培育创新生态
杨振宁的治学态度——“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深刻揭示了人才培养的本质规律。他主张科研需立足基础理论,反对急功近利;倡导“十年磨一剑”的深耕精神,而非追逐短期效益。这种理念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高度契合。
他推动设立的“陈省身数学奖”“吴健雄物理奖”等学术荣誉,以及资助青年学者的“CEEC计划”,构建了跨越代际的人才传承链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杨振宁以毕生实践证明,唯有构建尊重规律、包容开放的科研生态,方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时代回响:在百年变局中书写人才新篇
杨振宁的逝世引发全球科学界哀悼,但其精神遗产持续滋养着中国的人才事业。从“两弹一星”元勋到新时代战略科学家,从西南联大精神到“强基计划”改革,中国始终将人才视为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当前,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更需要弘扬杨振宁式的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
——以制度创新突破人才瓶颈。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激励机制,让更多“杨振宁式”人才脱颖而出;
—— 以开放合作拓展人才格局。借鉴杨振宁搭建中美学术桥梁的经验,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国际化平台;
—— 以文化自信厚植人才根基。传承“宁朴毋华”的治学传统,在基础研究、前沿领域培育战略科学家梯队。
从清华园到普林斯顿,从《易经》研究到“共同途”的世纪之约,杨振宁用百年人生诠释了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统一。他的逝世是中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但其留下的精神火种,将持续照亮人才强国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唯有以人才为基、以创新为翼,方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千古文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杨振宁先生的履历:
杨振宁(Chen-Ning Franklin Yang),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中国安徽合肥。
教育背景: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物理系。
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学术生涯与主要成就: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49年起,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与李政道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杨-米尔斯理论:1954年,与米尔斯(R. L. Mills)共同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即“杨-米尔斯理论”),该理论是现代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石,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石溪大学:1966年起,长期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并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2003年正式回到中国定居,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杨振宁的国籍经历了一次重要变更:
1945年:赴美留学时,持中国国籍。
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
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正式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先生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其科学贡献影响深远。他的国籍从中国变为美国,最终在晚年选择放弃美国国籍,回归中国,以中国公民的身份继续为中国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